南农9号

Date: 2015-03-17

南农9号

审定编号:皖品审05100486。

品种来源:品系95-092×品系I-60074。

选育过程:1993年对自育基础材料60074进行多代选择,使之产量、品质,特别是抗病性有了很大改善(高抗枯萎病,耐黄萎病),获品系I-60074。95-092是从两个推广品种(苏棉6号、中棉所12号)的杂交后代中选育的品系。该品系丰产性好(产量极显著好于苏棉6号、中棉所12号),配合力高。以I-60074为父本,与陆地棉品种(品系)进行杂交获得大量的F1,通过广泛的测配,选择95-092作母本,经2000、2001年分别在江苏南京、东台、靖江以及湖南、安徽、河南等地进行的比较鉴定,于2001年选育成功南农9号杂交棉,2002年正式参加安徽省区域试验。

特征特性:株高中等,2750px左右。叶片中等大小,植株呈塔型,稍松散。果枝17-19台,果节较短,果枝层次清晰,果枝着生节位较低。长势稳健,群体清秀。早熟性好,霜前花率达80%以上。生育期128天左右。结铃性强,上、中、下分布均匀,单株成铃34个左右。籽指10.1克。铃卵圆形,铃重5克左右,铃壳薄,吐絮畅,絮色白。衣分较高,大样衣分41%左右。出苗快,整齐,苗势强而稳健。根系发达,吸收肥水能力较强。

产量:2002、2003年安徽省区试平均亩产籽棉259.07kg、179.4 kg,分别比对照皖杂40增产11.38%、4.7%。皮棉亩产分别为109.47kg、72.62 kg,比对照增产7.192%、3%。两年加权平均,皮棉亩产为92.72kg,比对照增产5.65%。品质(ICC),2.5%跨长28.9mm,整齐度48.0,比强度为21.05 cN/tex,马克隆值4.85。抗病性:高抗枯萎病,枯萎病指4.96,感黄萎病,黄萎病指45.0。

2004年安徽省生产试验籽、皮棉亩产分别为251.02kg、104.56 kg,比对照皖杂40增产11.71%、10.24%。分别居第二、第一位。

品质:2.5%跨长28.9mm,整齐度48.0,比强度为21.05 cN/tex,马克隆值4.85(ICC)。

抗性:抗病性:高抗枯萎病,枯萎病指4.96,感黄萎病,黄萎病指45.0。

栽培要点:播期与密度:一般采用营养钵育苗移栽方式种植。宜于4月中上旬播种,每亩密度1600-1800株。肥料:基肥以有机肥为主,重施花铃肥。亩产100kg皮棉需施有机肥2000千克以上(基肥),尿素50千克左右,磷肥25千克左右,钾肥20千克左右。尿素用量30%作基肥,70%作花铃肥和盖顶肥;磷肥90%作基肥,10%作追肥;钾肥50%作基肥,50%作追肥。化控:视苗情6-7叶期和16-17叶期分两次化控,亩用助壮素1克、2克。有效蕾终止期每亩用3-5克助壮素进行化学封顶。防病治虫:黄萎病重病区慎重种植,虫害注意综合防治。

适宜区域:安徽省。

推广应用:合作开发企业:安徽徽商农家福有限公司。